江苏书画艺术网|江苏书画艺术论坛  江苏书画家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61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《兰亭集序》中的“快然”还是“怏然”?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9-1-16 20:26:2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 
     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用了书圣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。学习书法三十余年,对 “天下第一行书”多次临摹,然而却发现课本将“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怏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”印成了“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”。 “怏然” 印成了“快然”“不”字前多了一个“曾”字。

    难道是印错了?回答是否定的,因为编者的注解很清楚:快然:感到高兴和满足。曾:乃,竟。难道是我记错了?回答更是否定的。仔细查了《兰亭集序》几个著名摹临本。无论是冯承素的摹本(课本插页选用的即此),还是虞世南、褚遂良的临本,都无“曾”字,并且皆是“怏然”而非“快然”。

    书法界都知,唐太宗特别珍视王羲之的书法,为求得《兰亭集序》费尽了心机,得到后遂命冯承素等人双钩廓填摹写,虽然真迹被唐太宗带进了棺材,但书法界公认冯承素的摹本几可乱真。况且虞世南、褚遂良都是当时精通书法的重臣。以皇帝的诏令,冯承素、虞世南、褚遂良的臣子身份和学识,他们的摹临本是决不敢也不会有误的。

    那么,是不是王羲之的笔误?答案也是否定的。《兰亭集序》虽是王羲之的乘兴之作,但也是非常用心,字斟句酌的,文中的几处修改就可以说明这一点,特别是最后,作者将“斯作”改为“斯文”,“文”和“作”虽是同义词,但从这一修改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推敲之功。如果说“怏”是“快”的误笔,王羲之必改无疑。

    又查《中国书法大字典》,王羲之的“快”和“怏”写法是完全不同的。字典中的“怏”字即选自《兰亭集序》。

    综上所述,编者不顾唐人摹本的存在,将“怏然”改成“快然”并增加一“曾”字,完全是主观所为。那么编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呢?我想不外乎回避对“怏然”的解释,文章的理解和书法知识欠缺三个方面。

    首先,改“怏然”为“快然”是为了回避对“怏然”的解释。《说文解字》对“怏”的解释是“不服而怼”,即不服气而怨恨的意思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“怏然”的解释为二,其一形容不高兴的样子,其二形容自大的样子。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将“怏然”解释为“不满意、不服气的样子”并举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辛垣衍怏然不说”为例。以上解释放到“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怏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”的上下文中,似乎都行不通,其实不然,在此应解释为“自大的样子”。为了更好地说明解释为此的理由,可以从“怏”字的来源和王羲之的人生态度两方面证明之。

    怏,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。从“心”旁,表示和心理活动有关。“央”字在表声的同时也表意。那么“央”又表什么意呢?金文、小篆的“央”都象一人用扁担担物的样子。担物扁担必在中央方能保持平衡,“央”字就反映了这一状态,所以“央”的本义为“中央”。中央既是一个中心,又可据此向四面八方无限扩展。因此,“央”又有“广阔”的意思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“览曲台之央央”中的“央央”即“广阔”的意思。以“央”为声旁的同源字都有“中央或广阔”的含意。如:泱泱,水深广的样子,引申为气势宏大。范仲淹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”,成语“泱泱大国”即此。殃,过分以自己为中心,其结果必然是倒霉。秧,任何植物都是以秧苗为中心向四面生长的。鞅,系在马颈上的软皮革,为了保持力的均衡,必须前后左右适中。映,日光照射所产生的明亮,光是由中央向四周扩散的。鸯,鸳鸯中的雌鸟,之所以从“央”是因为“央”含“中”的意思,而“中”则为任何事物的一半,故又有“半”的意思,如中央,中间。鸳鸯是著名的爱情鸟,雌雄不分离,互为彼的一半。至此我们很容量理解“怏”之所以解为“不服而怼”,关键是人总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,总认为自己对。“辛垣衍怏然不说”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对。因此 “怏然”不单有不高兴的样子,也形容自大的样子,二者是相通的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将“怏然”解释为两个意思是非常准确的。在《兰亭集序》中就是自大的样子,其中“怏”自大,然,形容词词尾,…的样子。

其次,“怏然”很好地反映了王羲之的人生态度。我们知道魏晋产生了一种新的世界观——玄学。士族反抗现实,藐视一切人为的礼法,逃避现实,崇尚自然,在隐居生活中张扬个性,游山玩水。作为士族中的名士王羲之自然是这一风尚的践行者。远的不举,第二册读本中的《王羲之爱鹅》就充展现了他那自率潇洒脱俗的风度。

    “怏然”正是他这种风度的绝好反映。试想,一个惠风和畅的暮春之初,一个崇山俊岭,茂林修竹的幽美之地,一群自傲自大洒脱无羁的东晋名士,在一场脱俗典雅的流觞曲水游戏中,他们的心情必是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怏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。一个“怏然自足”不但写出了他们的高兴,更写出了他们的高傲。“怏然”在这里是作为褒义词用的。如按课本改为“快然”,则高傲之气荡然无存。而添加的一个“曾”字,看似加重了语气,细读品之,实破坏了音乐感,削弱了王羲之那自率潇洒脱俗的风度。

    最后,从书法欣赏的角度分析,也决非“快然”而是“怏然”。 “央”的第一笔竖,三个摹临本皆重而缓,用笔有力。决非笔势的牵连所为,而是书写者在写此笔前有一停顿,重笔落下所成。从用墨上可以看出,王羲之在写完“己”之后又重新蘸墨校笔。从结构上看“怏”正面对人,字体开张。这都说明王羲之在写“怏”之前有一个片刻思考的过程,而且对选用“怏”是很自得的。“怏”的用笔、用墨、线条、结构都影射出了作者当时傲然自得的心情。

所以,将“怏然”改为“快然”并增加一“曾”字,不但和摹临本不符,更影响了对文章的欣赏。

其实这一点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早就指出了“怏然,自大之意。考王逸少《兰亭序》曰:‘怏然自足’,自来石刻如是,本非‘快’字”。有趣的是王铎的临本为“快”字,而邓散木的临本仍为“怏”字。由此可见二人知识的差异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江苏书画艺术网 ( 苏ICP备11025583号-1 )

GMT+8, 2024-4-23 23:30 , Processed in 0.173198 second(s), 2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无锡市易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